傅伯杰院士做客吉首大学:共话“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前沿研究

(通讯员:贺建武、向芳)2025年11月19日,吉首大学张家界校区迎来了一场学术盛宴。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会士、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傅伯杰研究员应邀做客吉首大学,在大礼堂作了题为“地理学与可持续发展”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由吉首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和张家界校区教学科研与学生事务中心联合承办,吸引了来自各学院的800余名师生参加。

讲座由吉首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彭清忠教授主持。吉首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绯代表学校致欢迎词,对傅伯杰院士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简要介绍了学校近年来在可持续学、规划设计和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的建设情况,在民族地区乡村振兴等方向持续发力,为湖南乃至国家中西部生态脆弱区高质量发展贡献吉大智慧的成果。

mmexport1764037585615.jpg

傅伯杰院士现任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研究员,兼任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国家生态保护与建设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等职,长期从事综合自然地理学与景观生态学研究,在生态系统过程与服务、人地耦合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取得了系统性创新成果。他在ScienceNature等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60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连续入选科睿唯安和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榜单,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殊荣。

讲座伊始,傅院士从全球资源环境压力切入,指出部分行星边界已被突破,推动地球系统科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已成为全球共识。他强调,地理学作为研究人地关系的重要学科,在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发挥着关键作用。人地系统动力学研究自然与社会系统互馈机制,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关键科学基础,而人地系统耦合模拟已成为地球系统模型的重要发展方向。

mmexport1764037592699.jpg

在案例分享环节,傅院士结合团队在黄土高原与黄河流域的最新成果,生动展示了地理学在区域可持续发展中的实践应用。他以黄土高原生态恢复为例,阐述了如何通过地理学综合视角分析社会-生态系统的演变过程,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支撑。在黄河流域研究中,傅院士介绍了如何构建流域人地系统耦合模型,实现自然过程与人类活动的双向耦合,为流域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讲座结束后,现场师生踊跃提问,就武陵山片区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旅游地理与乡村振兴、地理学人才培养等话题与傅院士展开深入交流。傅院士勉励青年学子要立足国家重大需求,夯实学科基础,拓宽国际视野,勇于探索科学前沿,积极服务区域可持续发展,并深情寄语在场学子:“坚持一个研究方向,不断深入;坚守一个区域,逐步扩大。不是因为看到了希望才去坚守,而是因为坚守才有希望。

mmexport1764038379517.jpg

本次讲座是吉首大学本科教育审核评估期间系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拓宽了师生的学术视野,也为学校相关学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傅伯杰院士的报告高屋建瓴、内容丰富,对于深入理解可持续发展、资源与环境规划设计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一审:向  芳

二审:贺建武

三审:谈宗凡